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隆兴寺,位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正定县城内东门里,距省会石家庄市15公里。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评价说:“京外名刹当首推正定府的隆兴寺。”隆兴寺是全国十大名寺之一,其主体建筑大悲阁和阁内的铜铸菩萨,是隆兴寺的心脏和象征。1997年至1999年,经过三年的维修,大悲阁恢复了宋代风貌。修复后的大悲阁,高35.5米,三檐四梯,阁内有供游客上下的楼层,从任何一层都可仔细地观佛。大悲阁两侧的御书楼和集庆阁也进行了精心修建,如今,三阁并立,巍峨壮观。 隆兴寺以大悲阁内的铜佛著称。古人这样写道:“五层画阁碍云低,七丈金身可与齐。”可见大佛之高,隆兴寺也因此俗称大佛寺。 大铜佛,名大悲菩萨,又称千手千眼观音。北宋开宝二年(公元969年)五月,宋太祖赵匡胤西征山西曾驻跸正定,因城西大悲寺及寺内铜佛先毁于契丹入侵,继又毁于后周熔铜铸钱,乃于开宝四年(公元971年)七月敕令扩建寺院,并重铸铜佛全身。铜佛矗立在2.2米高的石须弥座上,通高近22米。大铜佛铸有42臂,其姿势各不相同,所执法器也各异。或曲或垂,或抱或伸,或持日托月,或持莲握珠,或仗剑使钺。远看,犹如奇特的翅膀。大铜佛神态自若,恬静端庄。全身颀长,比例匀称,衣衿流畅,富有宋代艺术风格。须弥座上的浮雕精美,刻有健壮的力士,飘逸的飞天,以及伎乐、盘龙等。 据隆兴寺碑记载,大铜佛的铸造,是“先铸佛,后盖楼”,“就地支锅,屯土增高,分节铸,再加雕刻”。自铸莲座到铸头部,分7节铸成,最后添铸42臂。这尊室内铜佛的高度,在独尊了近千年后,到20世纪初西藏扎什伦布寺内的铜佛问世,它才让出全国最高铜佛的地位。 隆兴寺始建于隋开皇六年(公元586年),原名“龙藏寺”。唐代更名为“龙兴寺”。宋初扩建,形成现在的规模。清康熙年间再次大规模维修,康熙五十二年(公元1713年)赐额“隆兴寺”,达到第二次鼎盛。 寺院占地面积82500平方米,坐北朝南,平面呈长方形,主要建筑分布在一条南北中轴线上及其两侧。迎门一座高大琉璃照壁。由三路单孔桥往北,迎面是天王殿。其北是大觉六师殿台基遗址,再北是摩尼殿。经过戒坛,便看到大悲阁、转轮藏阁、慈氏阁和两座清代碑亭。它们以大悲阁为中心,组成高低错落、主次分明、浑然一体、蔚为壮观的建筑群。转轮藏阁的弯梁大斜柱建筑法,是我国早期木结构建筑的杰作,而慈氏阁的永定柱造做法,乃是我国现存宋代古建筑中的孤例。大悲阁后面,是单檐歇山顶弥陀殿。最北端的毗卢殿,是1959年由正定崇因寺迁来。殿内的铜铸毗卢佛,构思奇特,铸造精细。三层莲座,每一莲瓣上均刻一小佛;每层莲座上,各跨四尊铜佛,头戴五佛冠,两两相背,面向四方。整个雕塑,共铸大小铜佛1072尊。它们千姿百态,各具特色。这一形象,被人称为“千佛绕毗卢”。 寺内独特建筑,当推摩尼殿。其平面呈十字形,正殿七间,进深七间,重檐九脊歇山顶,布瓦心,绿琉璃瓦剪边。四面各出抱厦,以山花向外,建筑主体富于变化,主次分明,形制颇为奇特,是我国宋代建筑中仅存的一例。大殿雄伟壮观,又不失矫健优美。殿脊、飞檐曲线如波,自然流畅;四角微翘,如鸟振翅欲飞。殿后南壁浮雕五彩悬山中的倒坐观音,头戴宝冠,肩披璎珞飘带,胸臂裸露,圆润丰满,一足踏莲,一足踞起,双手抚膝,细眉之下,双目俯视,神态安详,姿态端庄优雅,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,被鲁迅先生誉为“东方美神”。 寺内碑碣林立,最珍贵的首推隋朝龙藏寺碑。它是国内现存著名碑刻之一,是一块“不发光的金子”,它不仅记载了隆兴寺的始建,具有史料价值,而且具有很高的书法艺术价值。其书法苍劲有力,方整有致,具有古拙幽深的美感。它上承南北朝余风,下开初唐书法诸家先河,被王国维誉为“此六朝集成之碑,非独为隋碑第一也”。 2001年11月,隆兴寺景区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“4A”景区。 |
Archiver|燕赵车网 版权所有:石家庄新动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( 冀ICP备10010043号-25 )
GMT+8, 2024-11-23 11:04 , Processed in 0.036087 second(s), 18 queries .
Powered by autoheb.net X2
© 2001-2011 autoheb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