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2年,富临集团对四川汽车工业集团进行兼并重组,2005年,工厂整体迁至龙泉驿,位于成都高升桥的老厂大门,便成为上一辈川汽人永久的记忆。 而在如今的川汽公司,曾经的老员工大约还有10%,他们被新来者冠以"老川汽"的称号。工作之余,大家都爱听他们讲述川汽野马的过往,印象中的野马往事,成为大家心中的传奇。 "每月发三次钱,待遇好得不得了" 1985年,刚刚踏入社会的唐莉第一份工作就是成都小汽车修理厂(川汽野马前身)的打字员,国企单位加上新兴汽车行业,唐莉的工作让周围的姐妹羡慕不已 ," 我 父 母 也 是 修 理 厂(川汽集团前身)的老员工,所以当时我就用顶班的名额进了公司。"据唐莉回忆,在90年代初,成都小汽车汽修厂与四川省东方红小汽车修理厂、温江汽车大修厂、四川金顶客车厂合并为成都轻型汽车总厂,川汽迎来最辉煌的时刻,"那时候生产的'金顶','白鹿','野马'效益都非常好。每个月要发三次钱:工资、奖金、补助连续发。"在唐莉的印象中,当年车间里热火朝天的景象还历历在目,"第一次进工厂,工人热情都很高,想到外面还有订单没有交车,大家加班都很愿意。"转眼三十年过去,如今唐莉依旧在川汽野马行政部工作。"虽然现在老员工大多数都走了,但我还是选择留下,朋友圈子都在这边。" "从事安保15年,无一起消费者纠纷" 跟唐莉一样,汪小军也是用顶班名额进入了川汽野马,"我是1992年进入公司的,刚开始是一名普通的保卫科干事",汪小军回忆到,"当时能进入川汽还是很满意,每天亲眼见到工人们充满干劲的上班,提车的络绎不绝,觉得自己的未来一片光明。"在汪小军的印象中,川汽效益最好的时候是1993,1994年,"当时野马已经成为了多个单位的定点专用车,车子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,由于产量小,所有的汽车都是交给营销公司,按照指标和先后顺序提车,全国各地的客户前来提车,经常会出现多个客户同时到厂争抢现车而发生争执。" 汪小军在保卫、综合管理岗位上一干就是15年,在他印象中,除了抢车的经销商,15年间从来没有遇到过消费者因为产品质量与公司发生纠纷。2007年至今,汪小军被调到行政管理岗位,负责综合管理,安全生产等内容。曾有外资猎头公司用过万月薪挖他,汪小军依然选择了坚守,"作为老的野马人,对公司很有感情,经历了辉煌到衰落到如今再起步。现在的老板造车梦想强烈,老板都没放弃,我们员工更要在背后抽起。" "野马出什么,我就换什么" 除了是野马汽车老员工之外,汪小军还是一名野马汽车的忠实用户。 "1995年我就托人找关系买了第一辆野马6480型越野车。当时花了7万多,比奥拓洋气多了。"据汪小军回忆,90年代,大街上私人汽车的保有量还比较少,路上跑的几乎全是各个单位的野马汽车。"原来的野马汽车虽然没有助力,但开起来的感觉还是很好,质量也不错。"随后,汪小军换过其他品牌的车,但心里始终有个野马情结,2010年,汪小军买了人生第二辆野马--F99越野车,"无论是城市代步还是远程自驾都非常给力。"这是汪小军对F99的评价,"现在的野马车性能稳定,生产流程和工艺上非常值得信任。经济压力不大,适合普通百姓。"目前,野马正在研发全新的T系列新车,对此汪小军也明确表示,"作为野马员工,我亲眼见证了T70的诞生,从设计研发到生产测试,全部都是按照高标准,在不断趋近更完美,我已经准备好T70上市,就换车。"采访手记 初心得始终老马识远途 采访野马的员工时,他们总会不约而同地提到,"我们都是野马人"。作为老牌本地企业,川汽野马已经成为一代人心中的记忆,作为唯一的本地整车制造厂,川汽野马更是所有四川人心中的情结。但在沧桑的变迁中,那些曾经在野马的工厂,办公室挥洒过汗水的热血青年,如今早已物是人非。 "如今,公司的发展需要新鲜血液注入,来自全国各地大量的青年才俊汇聚于此,他们虽然没有经历过过去的沉浮,但他们都将自己与川汽野马的未来紧紧联系在一起。现在还有10%的老员工仍旧健在,他们更是川汽野马的宝贝,是野马文化的传承者……只有牢记我们从哪儿来,我们才知道我们要到哪里去",川汽野马工会主席王建这样评价包括自己在内的"老川汽",是"老马",更要"识远途"。 |
Archiver|燕赵车网 版权所有:石家庄新动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( 冀ICP备10010043号-25 )
GMT+8, 2024-11-23 07:35 , Processed in 0.029641 second(s), 18 queries .
Powered by autoheb.net X2
© 2001-2011 autoheb.net